十年前,我在《这片画坛》中曾以“聪明反被聪明误”说过范曾,当然,范曾的聪明是毫无疑问的。所以,这回他以名誉权受损为由状告郭庆祥,无疑又是他一次自作聪明的“行为艺术”。
范曾自然不差这五百万元钱,作为久经画坛江湖的大佬,似乎也不会因郭某的几句尚属学术范畴的批评而“精神损失”了。如果说他自有盘算,我只想说:这真是一个耐不住寂寞的人啊!
聪明的范先生难道就真的经不起几句“学术批评”啦?我看未必!郭的文章中有“放大的连环画”云云,我十年前的旧文也有此一说,却不见他的回应,看来范曾很知道“该出手时才出手”。
再看郭庆祥这个人,他和范曾一样,也是个时代宠儿。他的身份是老板而兼收藏家,写评论恐怕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据郭庆祥说,他曾经也买过不少范曾的画,办过范曾画展。后来,他转向投资吴冠中的作品。
作为消费者和经营者,郭庆祥自然有选择艺术品的自由和权利。同时,作为资深的收藏家,他的发言无疑在收藏界有一定分量,也是对收藏者的一个警醒,这恐怕正是范曾最担忧的吧。
话又说回来,范曾苦心经营的市场优势,难道因为一两篇批评文章就崩盘了吗?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郭的身份与众不同。范是“庄家”,他有必要作出姿态“护盘”。
说白了,这就是一场无关学术的闹剧。一场游戏一场梦,大家就权当是看一场当代书画界的“二人转”吧。
范曾已经成为当代画坛的一个现象,这是毫无疑问的。他已非一个个体的人,而是这个时代的弄潮儿,更是幸运儿,是文化没落的时代选择了他,而不是他选择了这个时代。他可以一次次游刃有余地游戏艺术和艺术界,显然是文化体制给了他这样的机会。
而市场经营的成功,是范曾成为 “暴发户”的最重要原因。他懂得有的放矢,也有足够的资本储备。
范曾很善于准确地把握住机遇,他不仅会利用媒介,更会利用“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句顶一万句”,活生生将其从画家封为学者、哲人……
凭心而论,范曾的“国学”其实很可笑。然而,一马平川的当代画坛,画匠、画奴万马千军,无疑也给了他一马当先的机会。
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没有精英文化,只有功利文化。
范曾、郭庆祥的这场官司,谁是赢家,对范曾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又一次可以成为“公共人物”了。
范曾很懂得文化娱乐化的意义,在这个时代,谁想要守住自己的领地,就必须不时地搞点动作,发出点声音。苦心孤旨,自可理解。他还要继续“坐几”而“望几”,革命尚未成功,先生仍需努力啊!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联系人
电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