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现代贵金属纪念币,同时又是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初期向海外发行的第一套现代纪念金币,是新中国金银纪念币的“开山之作”,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1979年初,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发行金币以换取外汇,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得到了国务院的支持,并授权为国家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唯一机构。由于当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中国人民银行遂决定以此为题材发行了“建国三十周年”纪念币。该纪念币1979年10月1日发行,一套4枚,均为1/2盎司金币,成色为91.6%,面值均为400元,精制,圆形,发行量70000枚,由上海和沈阳造币厂铸造。其中正面图案为国徽,并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及“1949-1979”字样;背面图案分别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当时的黄金储备只有6000多两(约30千克),是绝对重要的战略资源。那时长期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封锁,黄金是中国唯一可以大量应对突发事件的硬通货,为此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严禁黄金自由买卖,并规定国内一切金银买卖活动统一归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绝大多数在民间的金银被银行回收,并很快退出了普通老百姓的视线。到了上世纪70年代,通过从国外购入黄金,中国黄金的储备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世界也在发生变化。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通过《牙买加协议》,宣布废除黄金条款,取消黄金官价,各会员国中央银行可按市价自由进行黄金交易。这时候,黄金的货币特性大大淡化,各国央行开始很少增加储备,甚至不再增加储备黄金了。
综合多种考虑并研究后,国务院终于在1979年10月授权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铸币投放国际市场的方式来经营自己的黄金储备。
据曾任中国金币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朱纯德早前回忆,当时中央银行对金银的看法,已经由硬通货转变为特殊商品,而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开始引进外资,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酝酿:如何通过运营国家的金银储备实现增值创汇,积累外汇资金。中国人民银行印制管理局(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的前身)特别设立了生产二处,主要负责流通硬币及贵金属纪念币的发行管理,该局及生产二处相关领导进行了大量前期筹备工作。
1977年,时任印制管理局局长的杨秉超亲赴英国考察,从英国伯明翰造币厂带回了英国铸造的精制纪念币以及贵金属纪念币的基础工艺技术(主要包括镜面、喷砂)。同年,杨秉超局长出访苏联,又从圣彼得堡造币厂带回了列宁浮雕纪念牌的礼品样品,并要求开展技术练兵,搞伟人像作礼品,要求在人民币硬币上刻上中国的伟人肖像。同年,为了提高硬币的浮雕水平,时任印制管理局科技处处长的朱纯德联系了中国工艺美术学院雕塑系前主任、著名雕塑大师郑可教授,在印制管理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举办了浮雕学习班,郑可教授亲自讲解并指导学习班学员的浮雕制作。
学习班成员主要包括上海造币厂、上海印钞厂、北京印钞厂、四川东河钞票纸厂、四川东河印钞厂的设计师。很多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中国第一代钱币工艺美术师,大部分都是这个学习班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诞生与之也有很大的关系。这个浮雕学习班可以说是中国贵金属币技术储备的开始,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发行前必不可少的前奏,杨秉超局长和时任上海造币厂党委书记的顾沧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关注。
有了理论知识和基础工艺,就要在实际生产中去进行实践。时任上海造币厂设计组组长的严阳生借鉴杨秉超局长从英国带回的精制纪念币,开始在“毛主席纪念堂银章”上进行镜面与喷砂工艺的实验。
1979年10月,国务院国发【1979】250号文件授予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代表国家发行金银纪念币的唯一机构。为此,中国人民银行试铸了一套北京风光纪念金章,并对镜面与喷砂工艺再次进行了实战演练。北京风光纪念金章,由当时中资控股的“宝生银行”在香港地区发售,购买者非常踊跃。
1979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正式发行,其海外承销全权交由香港宝生银行,该银行也是早期中国现代贵金属币发展中最重要的海外承销商之一。北京风光纪念金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纪念金币的成功发行不仅为中国现代贵金属币的设计、铸造、发行积累了经验,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系人
电 话
微 信
Q Q
联系人
电 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