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2月,为了优待军人寄信,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军人贴用”邮票,邮票共3枚,面值均为旧人民币800元,图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军徽,军徽下面印有“军人贴用、中国人民邮政、800元”字样。第一枚底纹为橘红色,俗称“黄军邮”;第二枚底纹为紫色,俗称“紫军邮”;第三枚底纹为蓝色,俗称“蓝军邮”。每枚邮票图幅为21毫米×32毫米,齿孔14度,胶版。
这套邮票于1953年7月初开始印制,是新中国第一套军用邮票。邮票分批印完,陆续下发到各部队和军事机关,每位官兵每月可得到2枚用于通信。邮票下发后,有的部队反映,在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使用军人贴用邮票容易泄密,邮票使用范围和对象也难以控制等。为此,有关部门决定“延期实行”,停止使用。后来,军队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将没有下发的邮票全部销毁,但在个人手中的军人贴用邮票仍被使用。这三种邮票都流出了一些,其中“蓝军邮”印成较晚,留存下来的数量最少,因此极为珍贵。目前每枚在人民币 250万左右。
红军邮
1995年8月1日为了改革和完善义务兵通信制度,解放军总参部与邮电部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发行了义务兵专用票(简称“红军邮”)一枚,供沈阳军区驻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陆、海、空三军及武警部队试用,原使用的“义务兵免费信件”三角形戳记在试用地区即告停用。这套军邮是人民解放军自己的画家杨谷昌设计的。
义务兵邮票发行是义务兵的福利。但是一经面世就进入了藏品市场进行交易,严重干扰了部队和邮政市场秩序。1996年“八一”前夕,原邮电部会同总参谋部联合发文:停止发放义务兵专用邮票,邮寄信件从1996年8月1日起,恢复使用原三角邮戳,已发放的义务兵邮票继续使用,至此义务兵邮寄信件进入了票、戳共用时代。1997年4月13日沈阳战区转发总参谋部的命令:从1997年4月15日零时起,停止使用义务兵邮票。尚未使用的剩余邮票就地封存等待命令。这个命令发布后有些部队进行了收缴和上交工作,有些部队没有进行收缴和上交。
红军邮流出的大概数量
在义务兵邮票发行之初,一些敏锐的邮商看到了其市场价值的潜力,千方百计的进行收购。近日由沈阳军区原主管军邮发放的校官证实,红军邮总印量约1300万枚。通齿票流出渠道为各部队发放主管人员,邮商用地方流通的普通邮票兑换战士手中的军用邮票,该票的流出数量无法统计。不通齿邮票没有经过大面积发行,但据走访当时的库管人员得知,是某位将军的后人,以送外商礼品为名,申领了3000版不通齿义务兵邮票。后经邮商辗转流入市场。定版票在发现印刷问题后一直保管在沈阳战区通讯兵部库房内,发行前被定为废票,导致保管不当,经清点有2000版左右的损耗和流失。
那么,应该怎么来鉴定“红军邮”的真伪呢?
1.看邮票图案中五角星和“八一”印刷网点:真品和伪品虽然都是胶版印刷,但在印刷网点排列的角度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别。用高倍放大镜观看五角星和“八一”上的印刷网点,能够很快辨别真伪。
2.看铭记:真品铭记“中国邮政”字迹清晰,笔划粗细均匀;伪品笔划精细不均匀,字迹不够清晰。尤其“中国邮政”中的“邮”字,真品第六笔的勾与第七笔的直竖不相连,而伪品则相连。
3.看帽徽:真品邮票图案上陆、海、空军帽徽上的五角星均较清晰,成形;伪品则不成形,呈一片红网纹。海军帽沿上的“中国人民海军”字样,真品字迹清晰可辨;伪品模糊不清,字迹难辩。
4.看齿孔:真品齿孔打得笔直而圆润、光滑;伪品齿孔打得弯曲不直,孔不圆润,较粗糙。
5.看背胶:真品背胶刷得均匀,细腻;伪品刷的是假背胶,不均匀,在版票边纸部分,仅有一半边纸上刷了假背胶,另一半则未刷。